點解Uber喺香港仲未成為主流?
喺倫敦、紐約、新加坡等大城市,Uber已經改變晒人哋點樣出行。幾個掂掂手機,就可以搵到車。但喺香港,一個咁先進又科技化嘅城市,Uber仍然唔係主流,反而俾人感覺係一個備用選擇。
咁點解香港人冇好似其他地方咁鍾意用Uber?原因牽涉到法例限制、利益團體、香港嘅交通文化同城市結構等等。
🧱 1. 法例模糊,Uber處於灰色地帶
香港現時法例規定,車輛如果要用嚟接載乘客收費,就要有「出租汽車許可證」或者係持牌的士。但Uber就自稱係平台,話只係媒合司機同乘客,但實際上,Uber司機都係收錢載人,所以好多時會中警方「放蛇」,最後被捕或者罰款。
咁嘅法律風險,自然令好多私家車車主唔敢參與,亦令Uber好難擴展市場。
💰 2. 的士牌係投資資產,涉及龐大利益
香港的士牌唔係一般嘅牌照,而係一種高價資產。有啲甚至值成五、六百萬港元,好多人當佢係長線投資,收車租賺穩定收入。
如果Uber喺香港合法化,大量無牌車湧入市場,會令的士牌價值大跌,影響到唔少投資者、財團甚至退休長者。
所以的士業界有強大嘅遊說力量,不斷向政府施壓,維持現狀,阻止Uber合法化。
🧠 3. 習慣與文化因素
香港人出街叫車,隨手截的士就得,根本唔需要用App預約。特別係市中心,例如旺角、中環、銅鑼灣等,截的士非常方便。
再加上長者唔熟App操作,或者怕語言唔通,對Uber有距離感。而且香港嘅公共交通非常發達、平靚正,MTR、巴士、小巴、電車都好方便,大家自然唔覺得有需要用Uber。
⚖️ 4. 市場不公平競爭
香港的士司機要考牌、買指定保險、跟足政府規定收費。相比之下,Uber司機成本低、門檻少,有人覺得呢個係不公平競爭。
傳統的士司機認為,Uber咁樣「無牌營運」,係搶佢哋飯碗。所以,政府一方面要支持創新,但又要維持市場秩序同保障乘客安全,變得左右為難。
📊 5. 城市密度與交通效率
香港係高度密集型城市,交通網絡係全球數一數二。MTR覆蓋幾乎成個市區,加上大量巴士、小巴、電車,根本唔需要用車App。
喺咁嘅情況下,Uber變成一種「選擇」,而唔係「必需品」。
🧭 將來有冇機會改變?
近年有人提出應該引入合規嘅網約車制度,例如發出合法嘅網約車牌照,又或者搞試驗計劃。
香港年輕一代對手機App接受程度高咗,文化會慢慢改變,但前提係政府要肯改革現行政策,令Uber同的士可以公平競爭。
📝 總結
Uber喺香港發展唔順,其實唔係因為冇人想用,而係創新同舊有制度之間嘅衝突。只要唔處理好法律、利益同公平問題,Uber就難以真真正正喺香港落地。
如果香港想跟上全球數碼交通趨勢,就需要重新思考:
「我哋想要一個點樣嘅交通未來?」